大嶼山白旺的歷史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作者
    文章
  • #7336

    牛津劍橋協會(香港)會員健行的注意事項。由大蠔谷白旺、牛古朗及天寮村往梅窩.

    作者:彼得‧史塔基,2012 年 10 月 27 日

    作為一個協會,我們上次徒步這條路線是在 2009 年 11 月 14 日。為慶祝香港主辦2008年7月奧運馬術比賽,該公司已將這條路線的大部分路線定為5.2公里長的「奧運路線」。部分路線現在也成為新島嶼自然遺產步道的一部分。變化不大,但有用的佈告牌已經豎立起來,描述了沿途一些迷人的特徵,並且在混凝土人行道上安裝了一些說明體育運動的牌匾。

    「Pak Mong」在中文中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白茅草”,也可以是學校時期的瞭望塔上的“Pak Mong Heung hohk hau”,意思是“望向遠方”。北”,這或許反映了福建客家人的起源。牛古朗的意思是“牛牧場谷”,大蠔的意思是“大牡蠣”,或許是指這個海灣蓬勃發展的珍珠業。三個村與田寮村同屬客家風情,相距較近,與其他村相距甚遠,碉樓、學校、渡口、船隻齊備,通婚現象較多。

    茂密的風水樹林保護著每一個村莊。在白芒發現了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900 年的遺跡,據信越人在 4000 年前就在大河谷定居。不幸的是,這些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越文化)遺址已被 12 座新的「鄉村」房屋所覆蓋。西元 1200 年左右,政府軍派去平息鹽政府的騷亂,屠殺了村民,隨後該地區的居民進行了疏散。 1256年,大嶼山被授予宋朝高級官員李茂英,以代替未支付的薪水。也許這筆交易中對他來說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是鹽的生產,特別是在大澳(有關鹽的更多信息,請參閱RAS Journals,第7 卷(1967 年)和第49 卷( 2009 年),以及“Of Hearts and Hands:香港的傳統貿易和手工藝”,市政局,1995)。

    16、17世紀明朝時期,大河附近又重建了一個村莊。然而,在沿海疏散期間,村民們與其他沿海居民一起被清除,當時的居民被要求從 1662 年到 1668 年向內陸遷移至少 50 裡(15 英里),此舉旨在避免援助「海盜」。 」尤其是鄭成功,一位居住在台灣的明朝忠實擁護者。廢除後,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村民回來。他們發現田地雜草叢生,房屋被毀。大約在1670年,蠔湧灣發生了一場重要的戰鬥,當時縣令李浩成摧毀了那裡的一支大型海盜船隊。他率領縣內的軍隊和民兵,在屯門與海盜(這是一支擁有數十艘船隻的強大海盜船隊)作戰。他成功了,被擊敗的海盜逃到了河湧。李浩成緊跟在後,將海盜船隊困在海灣內。隨後發生了大規模的戰鬥,直到海盜船隊被徹底擊敗。大多數海盜在戰鬥中陣亡,但有 70 名海盜被抓獲並斬首。 1689年的《縣誌》讚揚了李浩成的這一舉動,他自己也寫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首詩保留在《縣志》中。

    該地區第三次重新有人居住,特別是在1750 年至1770 年期間,現在的氏族,第一次是白芒的郭氏,然後是定居在大蠔的福建何氏,以及定居在牛古的福建林氏。來自惠州(位於香港東北部)的龍氏和周氏也定居在大河。都是客家人。

    該地區因從廣州到長洲的國民服役貿易而繁榮。從 18 世紀初到英國人抵達香港,大約有 7,000 人居住在長洲。長洲是漁業和造船中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其人口是當時九龍城的兩倍。從內地(青山)到白旺以及從梅窩到長洲的渡輪促進了貿易。北旺是通往大嶼山的主要門戶。屯門和白芒之間的潮流可能有利。屯門至白旺之間的街渡服務於 1986 年終止。(有關長洲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RAS Journal 1963,第 3 卷)。

    然而,村民們,乃至所有島民,卻長期遭受海盜的侵害。 1911年,一名駐地警察在長洲被海盜殺害。大澳村民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土匪的困擾。 1925年3月25日,大澳村發生一起殘酷搶劫案,約有六十名匪徒搶劫了三十五間房屋和商店。 1841 年後但在 1898 年英國佔領新界之前,清政府在白芒以及許多其他哨所派駐了士兵。有時,付款已被支取,但士兵們卻「神魂顛倒」。該地區再次遭受海盜襲擊,沿海的舊大河村被遺棄,取而代之的是現在位於地勢較高的地點。村民們成立了三村聯盟來對抗海盜。瞭望塔有人值守,但更多的是提供逃跑建議,而不是準備戰鬥。最多 5 名士兵將守護 Pak Mong 的渡輪碼頭。

    為了保衛香港島,英國人於1854 年和1864 年在大嶼山北部海域與海盜進行了兩場戰鬥,隨著英國影響力的增加,從澳門到香港的東西向貿易路線變得更加重要,而犧牲了南北路線。現在的白蒙瞭望塔建於民國時期,當時儘管擁有英國主權,但海盜襲擊仍然是一個問題。最近的牌匾表明它建於 1939 年,但有些人認為它可能更早一些。

    北旺的風水很有趣,並導致了大部分發展的形式。 「陽」線很強-直達遠處的山(石屋山)。為了增強“陰”,進入白蒙的道路有許多彎道,周圍環繞著茂密的樹林,無法直接看到裸露的海洋。也建造了風水牆,以防止村莊直接暴露在海洋中,「官方」入口被設置在村莊的遠端,並且是彎曲的,同樣是為了防止直接流出。

    村民會種植水稻並使用樁網,透過升降網來捕魚。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匯款提供了幫助,木柴被運送到山上的梅窩,以滿足長洲每天 2 噸的需求。 1920 年,100 斤(133 磅)的售價為 10 港分。由於戰後才使用賽馬會資金才將賽道鋪設混凝土,因此長途跋涉將更加艱鉅。牛將被飼養,用於耕地或在長洲或元朗出售。房屋是用鑿好的石頭建造的——磚塊從屯門或長洲進口,但價格是石頭的兩倍。

    第一台發電機於 1960 年代安裝,每天為村民供電 3 小時。燃料必須運進來。永久性電力和電話服務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才安裝。

    自1970年以來,農業生計已經結束,大部分只剩下年長的村民。村民種植蔬菜、鳳梨、香蕉、菠蘿蜜、生薑、黃皮、龍眼和釋迦,但不是戰前的優質米。那時,村民會在青山賣優質米,購買劣質米,用閒錢購買油和糖。也可以出售一頭豬來為此類需求提供資金。

    最近的村屋發展和北大嶼山高速公路改變了白旺的特徵。如今,Pak Mong 居住著約 20 名居民,偶爾逗留的人數總計約 100 人。大約20棟老房子已被新建成的現代化房屋所補充,其中一些是機場建築工人租用的。隨著新的北大嶼山高速公路建成,一條從東湧出發的小路建成,現在每天都有巴士服務和的士服務該村(電話:2984 1328)。村民稱,包括新鴻基地產在內的開發商正悄悄買下這片土地。

    村民們在村里沒有建廟宇,而是利用東湧侯王廟,該廟於1910年重建。當時,白蒙村民,特別是來自福建省的郭氏家族,貢獻了3%的費用。當地有兩座供奉「良母」的神社

    一個在白旺,一個在大河。村子的邊界上有供奉土地神的石頭神龕。白旺有一座郭氏宗祠,灰磚砌成。山谷東側舊海岸線附近有道觀六合圓宮。自1981年起,該寺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當時有兩所學校,一所位於白旺(有時位於瞭望塔),另一所位於牛鼓朗,但在1955 年被一所學校取代,與兩個村莊的距離相等。1975 年在鼎盛時期約有30 名兒童,但1985年,由於放棄農業,該工廠因缺乏兒童而關閉。現在除了蝙蝠之外,這裡已經荒無人煙了。

    村民們在日本佔領下遭受了嚴重的苦難。抗議期間有 10 人死於飢餓,6 人被日本人殺害。因此,戰時人口中有五分之一過早死亡。日本人和他們的台灣人和韓國人都是殘酷的。一名村民講述了自己因輕微輕罪而被迫從火上碾過的經歷。這種墮落導致村民支持東河遊擊隊,這是一個同情共產主義的抵抗運動,並得到了村民的支持。許多村民成為毛派並成立了合作社。在白芒,在瞭望塔附近用灰漿劃出的「試劍石」旁邊,可以看到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漢字,翻譯過來就是「毛主席萬歲,心系祖國,他的祖國」。放眼世界」。

    三個村的村民還在天寮的兩層村公堂裡設立了“毛氏祠堂”,掛滿了毛澤東的雕像和畫。文化大革命期間,隔壁的大樓畫著「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勇敢前進」的解放口號。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黃色的標語。在田六,從村公所往上走一條小路,有一門小清砲。

    由於人口壓力,林氏家族在天寮以外的牛古朗開墾了 7 英畝耕地。他們用竹捆築壩,然後在外灘後面回填。儘管進行了填海,鄰近的河流仍然保持自然和健康,並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樣性。到 1911 年,人口成長到 200 人。填海區旁的河流乾淨且相對未受污染。

    一路上我們經過幾個地方,裡面存放著裝有已故村民骨頭的罐子。休·貝克 (Hugh Baker) 曾就此主題和祖先崇拜撰寫過文章,例如,請參閱 1964 年 5 月 RAS HKB 週末研討會“北領地社會組織的方面”。

    在新大蠔村(「大蠔」)上方,我們到達了一座建於 1827 年的板橋,橋上的一塊紀念石上有記載。橋板充分利用了中央巨石的結構。我們爬上一個亭子,可以俯瞰三個村莊和新機場的美景。在山頂,我們穿過廢棄的舊農田,這些農田已被重新植樹造林以限制水土流失。使用了快速生長的木麻黃樹、金合歡樹和布里斯本黃楊樹。自然生長的灌木包括香桃木、5 瓣和 6 瓣粉紅色花野牡丹。

    下山前,我們會經過建於1981年的Mong To Au亭子,欣賞梅窩的美景(梅窩的名字可能源自梅尾,即五瓣梅花,與梅窩匯聚的五個山谷相呼應)。我們還可以看到我們和銀礦灣之間的蝴蝶山;西邊是766m。蓮花峰東邊還有愉景灣和羅浮頭、虎頭峰。下山時我們來到銀礦灣廢棄的銀礦。有幾個入口,其中兩個我們可以方便地找到,但現在都已密封。上層入口處有一塊紀念牌,描述了 19 世紀礦山及其於 1896 年關閉的歷史。另一個入口靠近瀑布,位於廁所後面。採礦工作可能始於 1862 年同治年間。

    瀑布是由垂直斑岩岩脈(即火成岩,其大晶體(稱為斑晶,分散在細粒長石基質中)侵入更易侵蝕的花崗岩而形成的。瀑布腳下有因漩渦中的沉積物和卵石長期磨損而形成的坑洞。我們的路線大部分都是經過大嶼山東半部的花崗岩。西部的主要岩石是火山岩。

    進入白銀鄉,穿過一個牌坊,很快就到了文武廟。這是香港最古老的文武廟,自明朝萬歷年(1573 – 1619)以來,這裡已有一座寺廟。現在的建築最後一次修復是在2001年,供奉道教文武神文昌和關公。文武字面意思是文與武。這兩位神都是凡人,生活在大約 1800 年前的三國時代。你可能看過電影《赤壁》的關公。萬昌被譽為掌控公務員命運的文神。關公生活於西元 160 年至 219 年。他是一位著名的戰士,被俘虜並斬首。他拒絕向敵人洩漏秘密,香港每個警署都設有他的祠堂。他被尊為戰神,並因其忠誠而受到尊敬。當舖和古董商都有他的祭壇,黑社會也有他的祭壇!他也被稱為關羽和關帝。

    寺廟正面外牆上的畫,左邊是岳飛。岳飛又稱彭舉,出生於西元1103年至西元1142年。南宋時期河南軍將領。他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紋了“盡忠報國”,這也是著名的紋身。他最著名的事蹟是領導南宋保衛戰,抵抗中國北方女真統治的金朝的入侵者,後來因陰謀反對他而被南宋政府處死。 1211年,寧宗賜諫鄂王。岳飛在中國被廣泛視為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死後,他已成為中國文化中忠誠的縮影。頤和園長廊橫樑上的畫中有他一生的照片。

    右邊是舜,舜,大帝。舜的故事是二十四賢之一(《二十四孝》)

    《四孝》是元代學者郭居敬所寫的《孝道》。仁慈的堯帝年事已高,想要選出一位明智而賢明的繼承人。他的謀士告訴他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名叫舜。雖然舜的父親蠻橫嚴厲,繼母生性小氣,繼兄傲慢懶惰,哥哥嫉妒,但舜卻沒有怨恨他們,而是表現出了孝子、兄長的樣子。以適當的尊重和愛的態度。男孩每天繼續耕田。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春天,大象從山上下來,為這位年輕人犁犁溝。夏天,烏鴉和喜鵲成群結隊地下來,用喙拔除雜草。大自然本身就認可他的正義態度,尤其是在面對困難和家庭處境困難的情況下。

    堯帝派遣九個兒子協助舜耕種。他吩咐女兒們侍奉舜為妻。皇帝對這個年輕人進行了多年的訓練和考驗,當他對他的能力感到滿意時,他冊封了他為皇帝,並退出了統治中國的職責。西元前23世紀至22世紀,在舜半世紀的統治下,中國人民繁榮昌盛。受他的善行影響,一切眾生都享有安樂。這就是正確的孝順態度所帶來的多重好處。

    感謝 Patrick Hase 博士提供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包含在這些註釋中。這些筆記的編寫也參考了村民和 RASHKB/JPC 出版物《Beyond the Metropolis-Villages in HK》第 7 章(作者:Joseph Ting 博士)以及其他來源。

    許多資訊都是從皇家亞洲學會內部的來源中挑選出來的,該學會是有關香港和亞洲其他地區的資訊寶庫,並且有很多有關大嶼山的資訊。

     

    任何希望加入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的人都可以在其網站上找到詳細資訊以及有關會員的資訊。看   http://www.royalasiaticsociety.org.hk/

     

    特別是皇家亞洲學會出版的兩本書,有許多關於大嶼山的歷史資訊:

     

    – 東江縱隊: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之後的香港遊擊隊 – 陳世傑 (SJ Chan)

    – 南部地區官員報告 – 約翰·斯特里克蘭 (John Strickland) 編輯

    對於完全由我造成的任何錯誤表示歉意;如果您找到一些或可以添加到這些註釋中,請告訴我!

    Peter Stuckey,香港牛津劍橋協會會員。埃姆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抱緊,回歸主題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