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開放米埔 – H5N1 在那裡不再構成威脅

正在檢視 4 篇文章 - 1 至 4 (共 4 篇)
  • 作者
    文章
  • #6964

    這是我在《星期日早報》(2006 年 3 月 26 日)上發表的一封信:

    引用:
    尊敬的先生:現在是春天,整個東亞地區今年冬天的候鳥中沒有發現 H5N1 病毒的證據。在香港,一些本地鳥類死於H5N1,它們的感染可能與農曆新年前後的家禽走私有關。大多數位於九龍和香港島,這也表明與鳥類市場有關。

    儘管病毒學家做出了猜測,但沒有證據表明野生鳥類能夠維持和傳播 H5N1;相反,正如我們剛剛在香港看到的那樣,它通常會殺死他們。因此,加上少數存活下來的鴨子排泄的量很少,野生鳥類的感染很快就會消失。

    雖然天然野生禽流感在水禽中相當常見,但 H5N1 是家禽養殖場的產物,儘管米埔沼澤地已檢測了近 20,000 只禽鳥,但從未在該地發現過 H5N1 禽流感病毒。家禽業既是H5N1流感的源頭,又是關鍵的儲存庫;家禽市場是傳播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

    因此,對於任何擔心 H5N1 的人來說,米埔沼澤是香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然而,政府關閉了米埔——表面上是為了保護人們,減少與野生鳥類的接觸,儘管觀鳥涉及觀察而不是觸摸它們。關閉米埔、鳥舍(除非當局擔心人類游客意外攜帶 H5N1,例如衣服上的病毒)、濕地公園,或者停止城市公園的觀鳥之旅,並沒有科學依據。

    保護區繼續關閉沒有科學依據。是時候重新開放米埔了。

    #8498

    好吧,別管科學了,香港政府堅持己見,今年春天再次關閉了米埔,以預防 H5N1 禽流感——這次是在附近發現了一隻攜帶 H5N1 禽流感的死燕子之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區首席執行官埃里克·博姆(Eric Bohm)致信《南華早報》,稱關閉是不必要的,而且對世界自然基金會來說代價高昂,然後漁護署回复我,回復如下,其編輯版本今天發布:

    引用:
    米婆和死鴨子不會飛的原理

    我指的是農業、漁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周瑪麗博士寫來的一封長而無實質內容的信(“關閉鳥類保護區期間,主要關注的是公眾健康”),信中試圖證明由於隔離而關閉米埔是合理的。發現死鳥病例,H5N1禽流感檢測呈陽性。

    五年來,我一直積極努力強調野生鳥類不會維持和傳播 H5N1 病毒的致命性這一事實。絕大多數感染H5N1的鳥類都會生病並死亡:這可以概括為“死鴨子不飛”。然而,人們已經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來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並將流感的傳播歸咎於野生鳥類。調查家禽業的作用(包括廣泛的家禽走私)的努力卻少之又少。

    正如周一岳所知,許多官員和業內人士不願承認高致病性、高致命性禽流感是家禽業的產物。值得關注的 H5N1 強毒株在家禽業中進化,特別是在非常適合致命疾病演變的工廠化養殖條件下;儘管已採取根除努力,但家禽業仍持續存在 H5N1 病毒。

    因此,這種“禽流感”有點用詞不當:H5N1 最好稱為“家禽流感”。有理由採取措施限製家禽業內的傳播,特別是在擁擠的農場和市場而不是後院。然而,最近因在保護區外發現一隻死燕子而關閉米埔等措施是反應過度,而且沒有科學依據。

    我相信,在米埔和全世界範圍內進行的廣泛測試還沒有發現一隻明顯健康的攜帶 H5N1 病毒的野生鳥類:“死鴨子不飛”原則成立。因此,當米埔的所有鳥兒看起來都很健康時,它們就一定是健康的。周博士指出,保護區的關閉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與野生鳥類及其糞便的接觸。然而我來米埔已有23年了,卻從未接觸過那裡的野鳥;我也不太願意觸摸它們的糞便或吃它們,因為流感不是通過皮膚感染的。

    關閉決定似乎是政治性的——也許表明家禽業並沒有被單獨挑出來。它不僅在短期內停止了對保護區的訪問,並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造成了經濟上的打擊,而且還助長了人們對自然世界在某種程度上令人恐懼的錯誤觀念:我們已經有太多的香港人害怕蝴蝶等生物,甚至對樹木感到緊張。鑑於其名稱中的“保育”,漁護署應盡一切努力扭轉這種觀念,並捍衛野生鳥類和科學。

    政府正在對整體風險進行審查,這很好;我希望科學和常識能夠佔上風。我也希望政府確實能在這方面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緊密合作。

    #8503

    香港電台網站的新聞包括:

    引用:
    政府擱置了長期以來建立家禽集中屠宰場的計劃,稱 禽流感帶來的風險已降至'最小'級別.

    中央屠宰場計劃擱置

    #8762

    有關禽流感和進化生物學的更多信息,請參閱我的文章: 禽流感對雞來說很可怕

正在檢視 4 篇文章 - 1 至 4 (共 4 篇)
  • 抱緊,回歸主題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