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反環保主義者曾蔭權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聲稱對自然感興趣,但實際上卻是反環境的。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聲稱對大自然有興趣,但實際上卻反對環境。

再見曾蔭權:你做錯了事

2006 年 4 月,距離擔任香港特首已近一年,曾蔭權談到觀鳥如何有助於讓你更接近自然,並有助於緩解現代生活的緊張和壓力。他說觀鳥顯示大自然對人類生活起到了良好的平衡作用。

            這些都是好話,應該會引起像我這樣的大自然愛好者和觀鳥者的共鳴。然而,考慮到曾蔭權對香港的領導,這些話聽起來很空洞——因為曾蔭權並沒有努力平衡自然與人類生活,而是幫助推動香港走向更大的發展,彷彿試圖創造一個混凝土為王的土地。事實上,我常常想,曾蔭權是否可能是歷史上對環境最具破壞性的觀鳥者。

            曾先生可能從鳥類和鯉魚中獲得了個人滿足,他用HK$30萬公款建造了一個池塘,但他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他不會讓自然阻礙發展香港通過大項目。 “我會堅持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首要目標”,他在首次當選行政長官後宣布,列出了十大基建項目。

            任何關心香港環境或文化遺產的人可能會對此類計劃感到震驚。然而曾蔭權也表達了更可怕的想法。他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我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我會照做。」他還表示,香港可以容納1000 萬人,並記得他在公共服務領域最好的工作就是填海造陸。 、拆山建沙田新市鎮。 「我們得到了自由。那時我的頭髮裡還沒有環保主義者,」他笑著說。

            當然,曾蔭權成為了一座基礎設施豐富的城市的領導人,但也面臨著隨之而來的問題,包括空氣污染。不過,這似乎並沒有讓他太煩惱。在一次環境論壇上,他說香港的空氣“不像一些斯堪的納維亞城市或南北極那樣純淨”,並引用香港人的長壽,彷彿這意味著這裡的空氣很健康——忽視了香港人的健康狀況。年老時去世的人小時候呼吸過乾淨的空氣。

            2006年7月,曾蔭權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藍天行動”,口號是“全城投入為藍天打氣”。 全市參與,共創藍天)。但絕不是整個城市都在為清潔空氣而奮鬥——或許尤其是曾先生——幾個月後,這場運動就逐漸消退,最好將其命名為「無為藍天」。

            香港的空氣品質目標是在石器時代製定的,實際上是在 1987 年,環保署於 2007 年開始審查流程,制定 AQO 以更好地保護公眾健康。去年,曾蔭權承諾年內公佈新的空氣質素指標;這些將提交立法會審議。然而,由於對威脅基礎設施項目的污染的限制更加嚴格,更不用說每年有 3200 名香港人因呼吸污濁空氣而過早死亡,空氣品質指標 (AQO) 尚未出台。 「藍天」在香港很難見到,今年3月彭博社發表了一篇題為《香港最骯髒的金融中心是曾蔭權的遺產》的報道。

            在曾蔭權的領導下,就連環保署也開始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其廢棄物策略的重點是在石鼓洲旁的人工島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廢棄物焚化廠之一。其他人似乎也樂於接受「沒關係」的本性,讓我們看看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建立哲學:從農村商人到建議進行大規模新填海的政府規劃者。

            然而,我相信這一理念在香港的整體支持率正在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他們和他們的孩子應該有權利在不損害健康的情況下呼吸,享受我們剩餘的自然區域,並生活在一個有保障的地方它的遺產。有更多的運動和活動家努力控制發展,並更多地關注保育。

也許曾蔭權將被視為同類中的最後一個,是建立在填海甚至借來的土地上的城市中公務員隊伍的產物。在這裡你可以建立很快就有價值的基礎設施。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例如,當您駛過又長又昂貴的昂船洲大橋時,請注意為數不多的車輛。現在,或許是時候重新思考「發展」對香港的意義,爭取與自然的真正平衡,並著眼長遠的未來。

當然,是時候說再見了,曾蔭權。你確實完成了工作;但遺憾的是,這是一份錯誤的工作。

為《明報週刊》撰稿;於2012年7月21日出現

2 網友點評

  1. 你做了一份錯配的工作

    你做了一份錯配的工作

    2006年4月的時候,特首曾蔭權上任大約一年的時間,曾提到觀鳥可以幫助我們親近自然,減少現代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他認為,透過觀鳥可以接觸人自然與平衡的道理。

             說話很是動聽,對於我等熱愛自然、喜愛觀鳥的人來說更能引起共鳴。然而,曾蔭權領導香港的政績卻反映了這些說話的空洞無力。曾先生在人與自然之間並沒有致力取得平衡,反而極力加速香港的發展,希望建立一個以石屎量稱王的地方。事實上,我很多時候都懷疑曾蔭權可能是歷來對環境最破壞力的鳥觀人。

             也許,曾先生在觀賞鳥類飛翔,還有欣賞錦鯉在他花費30萬元公帑修建的蓄水池中暢泳時,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感,但他打從一開始就明確表明自己並不會為了保育自然而阻慢各項大型建設和香港發展。他在選舉行政長官時便宣布了十大建設,並言明:“我們會堅持以經濟發展為稅收目標。”

             任何關心環境或文化傳承的人士都可能早就察覺到這些計劃的隱憂。然而,曾先生卻說出了更令人震驚的意念。在一次接受《金融時報》的訪問中,他提到:「我只是一個人」思想簡單的人,所以我要按部就班地工作。」訪問中,他也表示香港有能力承載1000萬人口,並回想自己在公務員生涯中最好的工作,是填海、移山和建立沙田新市鎮更大笑著指出:“我們現在很自由,環保人士還不是我們的問題。”

             當然,曾蔭權成為一位擁有大量基礎建設城市的領導者,這些基礎建設伴隨著各種相關的問題,包括空氣污染。只是這些問題似乎並不令他感到困擾。在一個環境論壇上,他便表示“香港的”空氣質素不如北歐城市或南北極地區清新”,並引述香港人的居民數字,希望說明我城裡的空氣是健康的,不用理會現在高齡離世的居民在孩提時所吸入的空氣是清新的這個。

             曾蔭權在2006年7月確實推出了雷聲大的「藍天行動」,並以「全城參與為藍天打氣」為口號。當然,口號並沒有推動全城參與為清新空氣努力,最少曾先生本人便未見竭力以赴。不到幾個月,行動的聲勢轉弱,「藍天沒行動」可能是更適合它的名字。

             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建立於石器時代,說誇張了,其實是1987年。到了2007年,環保署開始進行檢討,希望制定一套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來提高對公眾健康的保障。曾先生去年承諾在年內宣布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並轉交立法將會推行。然而,收緊污染條例意味著更多基建工程將受阻延——不用理會每年3,200名香港人因為吸入污染空氣而提前死亡的問題–– 這套空氣質素指標至今尚未染指。「藍天」在香港難得一見,彭博社在今年3 月便刊登了一篇題為「曾班子領導下香港淪為最骯髒的金融中心」的文章。

             在特首管理下,連環保署也展開了基建項目,例如垃圾策略的焦點,就是在石鼓州旁的人工島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爐。 、大家看看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興建的想法:由郊區的改造,以至提議作大規模填海的政府規劃人員都如出一轍。

             儘管如此,我相信這種想法已經越來越得不到香港的普遍支持,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他們和他們的職責,都應該擁有呼吸不會影響健康空氣的權利,只能享受餘的自然地帶,在一片受人尊敬的育養土地上生活。越來越多的保育行動和行動,人們致力於參與和領導發展,並以保育為焦點。

    本文刊登於2012年7月21日明報週刊第2280期專欄「香港老番」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