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至香港大橋

對於規劃中的珠海大橋,相關政府應評估加快珠三角西部地區發展的環境永續性,只有在確定了其他地方的空氣污染抵銷措施後才允許大橋建設。

對於規劃中的珠海大橋,相關政府應評估加快珠三角西部地區發展的環境永續性,只有在確定了其他地方的空氣污染抵銷措施後才允許大橋建設。

珠海大橋:考驗我們對永續發展和控制空氣污染的承諾

[比爾·巴倫和保羅·齊默爾曼的文章;出現在 2004 年 10 月 30 日版 南華早報,並經作者許可使用。]

為了在實踐中走向永續發展,必須根據其原則對決策進行評估和修改。對於規劃中的珠海大橋,相關政府應評估加快珠三角西部地區發展的環境永續性,只有在確定了其他地方的空氣污染抵銷措施後才允許大橋建設。

這座大橋不僅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公路,還旨在開放珠三角西部地區的工業擴張,並吸引通過香港的貨物運輸。雖然香港經濟腹地的發展頗具吸引力,但我們需要問「如何才能讓額外的發展在環境上可持續」。

珠三角的空氣品質很差,而且還在惡化。即使按照我們自己可以說相當寬鬆的空氣品質目標,我們現在呼吸著普遍不健康的空氣。一年中越來越多的時間,我們與珠三角其他地區共享的空氣棚遠遠超出了其吸收當前污染物負荷的能力。 

正如橋樑支持者所說,當地企業家從香港出發尋找他們資助或管理的工廠的車程大約有 3 小時限制。在三角洲東部,東莞大約處於這個極限。通往珠海的大橋將為中山提供類似的發展機會,並有通往順德或更遠地區的新高速公路。

珠三角的衛星照片顯示,目前珠三角的西側相對綠化,而東側則已建成,珠三角的空氣污染大部分來自於東側。這座大橋將使香港工業腹地的面積約擴大一倍。如今,大約有 4,000 至 5,000 萬人在三角洲地區生活和工作。隨著西部開放,這個數字很容易增加20%。即使新增的 10 -1500 萬人全部從事相對清潔的製造業,他們的龐大數量也會增加對電力、道路運輸和其他能源密集(並可能造成污染)活動的需求。目前的人口和經濟活動水平已經讓我們感到窒息。

我們如何適應這些新的排放?

首先,我們呼籲香港和廣東省政府制定最新的排放清單,包括對各個工廠用於備用發電的燃料的數量和品質進行詳細評估。一旦我們知道了排放量,我們就應該(暫時)限制排放量,只有在我們確定、同意並實施三角洲其他地方的空氣污染抵銷措施後,才允許繼續進行橋樑的融資和建造。

排放清單將有助於確定行動的優先順序。廣東省發電能力不足似乎是一個主要的行動領域。結果,數以萬計的香港上風工廠都使用自己的低效率發電機。使用劣質燃料會使情況變得更糟。日益增長的貨運和人員運輸同樣因劣質燃料而變得更糟。在對抗空氣污染物的過程中,提高燃料品質通常是極具成本效益的早期步驟。

離家較近的改善是香港發電、烹飪和交通更加依賴天然氣。事實上,長期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在更多、更大的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支持下,為珠三角打造更天然氣密集的能源經濟。

顯然,我們需要與廣東省當局合作,減少(而不僅僅是限制)整個珠三角地區的污染物排放,使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再次成為有吸引力和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場所。永續的解決方案不會一蹴而就,但如果我們不能為橋樑的融資和建設提供條件,那麼我們在有生之年,甚至是我們的孩子,就不太可能再次享受相對清潔的空氣。
 

Bill Barron,香港大學城市規劃與環境管理中心副教授

Paul Zimmerman,政策與策略顧問公司 The Experience Group 負責人,設計香港港區召集人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