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至:New Moth, Hong Kong Endemic, under immediate threat from habitat loss

#8718

來自飛蛾專家羅傑·肯德里克(Roger Kendrick)——對匿名評論者的回應:

引用:
也許以下資訊可以幫助您了解情況。 《南華早報》就 Eristina sp nov(紅樹林中國斑蛾)問題聯繫了我,並同意他們可以使用 Flickr 頁面上發布的信息(http://www.flickr.com/photos/hkmoths/5741372513/).

這個物種只見過三次,兩次是單一個體的目擊,而我的記錄是來自海下的五個成蟲。 I'自 1994 年以來一直在香港記錄飛蛾,並擁有幾乎所有可追溯到 2,300 年代的重要貢獻者的數據(超過 65,000 條記錄,涉及 2,300 種飛蛾)。該群體的世界專家(台灣副教授 Yen Shen Horn,現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鱗翅目研究人員之一)為我鑑定了這個物種。它沒有被描述,已知的相關物種(一種在日本有描述,一種在台灣沒有描述)是紅樹林的副種,其幼蟲以水下的藻類為食。海下的飛蛾是在遠離紅樹林的海灘背面記錄的,這表明飛蛾會在紅樹林附近的地區尋找花蜜,因此任何靠近海灘和後灘地區的開發項目都可能是在靠近紅樹林的地方進行的。紅樹林將影響這個物種。

當然,香港物種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但越來越多的調查工作尚未發現它。儘管在一年中的正確時間進行了實地考察,但米埔或濕地公園尚未有記錄。根據已知而非猜測,應用《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公約》闡述的“預防原則”,並使用IUCN紅色名錄標準,該物種只能被認為是目前處於高風險的物種。由於種群規模小、居住面積非常有限、發生範圍非常有限以及威脅程度較高(通過鄰近土地的棲息地破壞以及對蛾類實際地點可能產生的生態影響- 成蟲似乎需要從海濱植物中尋找花蜜,而不僅僅是在紅樹林內)。

我同意應該就專門尋找每個香港和#39;的稀有/特有/全球重要物種,並對其生態進行盡可能徹底的研究進行辯論。然而,如果關於具有全球意義的香港物種的數據無論多麼有限,您是否認為最好提出這個問題,而不是讓它消失,因為您知道您有能力做出差異並提高人們對保育問題的認識?

在本例中,飛蛾被用作旗艦,以突出一般的環境破壞——海下因其景觀吸引力而受到認可。目前香港規劃體系的問題在於,它將每項規劃申請視為一個獨立的提案,而沒有考慮許多新房屋所產生的累積效應(例如海下案例)。我相信你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我很想能夠去尋找有問題的蛾類的額外菌落,但由於我是一名獨立研究人員,除非有人願意資助我去調查香港的每一個紅樹林以及鄰近的一些紅樹林對於HK(還剩下什麼),我只能使用當前存在的數據。  

保護必須是學術和實踐方法的務實結合,才能在地面(或空氣或水中)取得成果。我迫不及待地再等3、4年才對這個物種進行全面調查,卻發現在調查進行期間,海下、大美督等地周圍的紅樹林和岸邊植被已經消失了。香港因不作為而損失太多。如果我的行動讓政府人員意識到有人關心規劃過程及其對香港野生動物的影響,那就更好了。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政府還沒有正確地告訴香港民眾,香港現在是CBD的簽署國?如果他們不願意,那麼我們的非政府組織和志願部門就需要彌補這一差距。

我已將此回覆副本給世界各地參與保育工作的許多人,無論是作為學者還是透過政府。 /非政府組織/志願部門。我歡迎對香港非政府組織/志願部門的發展方向提出任何意見。我期待香港所有人更了解我們應該如何努力並在香港做出更好的保護案例。